芳振法师《百法明门论》65
编辑:双力法师  审核:双力法师  日期:2020.06.23
 

视频:中普陀寺芳振法师《百法明门论》65
 
 
 
第二个,择灭:“择谓简择,灭谓断灭,由无漏智,断诸障碍,所显真理”。第二个择灭无为,是看似象虚空一样的、自在的境界,但是也不是凭空就能够获得的呀,是不是?如果凭空获得,就象空气一样我们抓一把就抓到了,也没那么容易,怎么才能获得呢?要下一翻功夫的,所以择灭就是指我们的修学,凭着我们的修学证得无为、证得真如、证得涅槃的过程。所以这个择,叫做简择,简择就是什么?我们心所里面,哪个心所才有简择的功能呀-----慧心所法,心要起正观。灭指的断灭,所以择灭就是简择断灭,简择什么呢?断灭什么呢?“由无漏智”,这个智,不是我们世间的小聪明就可以达到的,是无漏,漏是什么?漏是烦恼,烦恼叫做漏,要无漏的智慧才能够断诸障碍。一切的障碍跟染法,断了以后,证得真理,这个真理就是涅槃,断尽一切烦恼所得到的。那我们所谓的学佛修行,勤修戒定慧,最后是落实在什么,落在一个“慧”字上面。为什么要修戒定慧呢?因为有了慧你才能简择,简择才能断灭,也就是说,你有慧生起了无漏慧、无漏智,才能断诸障碍,最后才能证得空性。
 
 
所以这个无为呢,说起来轻松的就象虚空一样,虚空的东西很缥缈,不要说无为法很缥缈,有为的东西,对吧,人家说这个满世界都是赚钱的机会,你如果不懂得赚钱的方法,那么满世界赚钱的机会跟你有什么关系?跟你屁关系都没有!人家做什么都赚钱,你呢什么都不会,看着别人赚钱。这个无为法也是这样,无为法的空性他就摆在那里。这才是虚空永远在那个地方,但是我们因为我执,就是证不到,就是在那里白白的生死轮回啊,所以要怎么办呢,我们要修呀,要有抉择、断除障碍的能力,这个要培养我们的智慧所在。怎么培养呢?那智慧没有怎么办呢?先持戒,从行为上面先规范,积累福德资源,持戒修定,各种各样的福德资源经常积累以后,逐步逐步完善,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,戒定慧的过程,就是求解脱的过程,得到涅槃、得到解脱的过程。那么包括说去极乐世界干嘛去啦,也不是去享福的,如果说我们去极乐世界是去享福,那么我们跟升天是没有什么两样的,去极乐世界干嘛?听阿弥陀佛说法,也是去修行的,阿弥陀佛给你讲什么法啊,还是讲这些法,所以弥陀经里面,阿弥陀佛也是从基础开始的,皈依三宝,赞佛、赞法、赞僧,赞美三宝的功德,然后修什么呢?三十七道品,从五根五力开始,那到最后还是要上升到“证无为法”。证无为法才能成佛啊,不是说我们去了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就让我们自然就成佛了,不是这样子的,极乐世界是一个好学校,我们去了是去读书,阿弥陀佛是个好老师,我们到了好学校,有了好老师,好好学。那么现在在娑婆世界,我们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,也是遇到了好老师啊,好好把握。这个是第二个,从学修角度立择灭无为。(6:50)
 
 
这个大乘里面立各种无为呢,就是从多角度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。第三个:非择灭无为。“一真法界,本性清净,不由择力,断灭所显”,这是一种解释;“或有为法,缘缺不生,所显真理。”再说第三个,虚空择灭,非择灭无为的一个解释,两种解释方法。先说一真法界,也就是对这个真如、对无为的一个不同的称呼、叫法,无为也叫法界,叫无为,叫胜义空、自在空、大圆满,都是这一回事,都是指的性空,那么一真法界就是所谓的真如境界、性空境界,本性清净,缘起性空,“本性清净,不由择力”, 就是不需要你人为地去让他变得清净,无为法不是有为造作的么,所以不需要人力去让他变得清净,这是反过来说,都对哦。所以呢,这个就是“不由择力,断灭所显”,这叫做非择灭。这个无为法,本身就在那儿呢,自然的,就好象在天空,不需要从哪儿挖掉一块才空,本身就空的,这个意思。这个是大乘的解释。下面第二种,是俱舍论里面的解释,就是有为法,在于“缘缺”的情况下,他就“不生”啦,就不会生起来,这个“缘缺不生”,既然不生,他就什么?他就不灭啊,不生不灭就是什么?就是无为啊,是这样子,从这个角度来讲述非择灭无为。就象我们说赚钱一样,说你这个做生意,赚了十万块,好,有个人生了病,花掉了十万块,那别的人生病了,花了十万块,花出去了,你没有生病,所以就是说你赚了十万块,有矛盾吗?不矛盾。
 
 
所以从佛法上面,很多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,我们读华严经,里面就有这样子的一个说法,佛菩萨的智慧,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,可以十种解释,百种解释,千种解释,万种解释,都可以啊。所以我们看很多大乘经典,法华经也好,华严经也好,经常有怎么说的,如果说起来,一劫也讲不完,乃至于多少劫也讲不完。对于一个空气,你看看,说他象虚空一样,用虚空来比喻,说我们要想证得要靠择灭,说他本来清净他又是非择灭,乃至于什么呢,还有不动、想受灭、真如,我们把这三个概念都了解一下。(06:51-12:25)
 
 
开示整理:小包
 
视频后期:郭洋
责编 | 清净
 
美编 | 阿达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