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视频:中普陀寺芳振法师《百法明门论》67


一、大和尚剖析有情众生在生死当中轮回受苦的根源
那接下来呢,就要说第二个问题,‘云何为无我’。那佛教里面说,这个‘无我’又是什么呢?这个‘无我’有两个,一个‘补特伽罗无我’,一个‘法无我’。这个‘补特伽罗’就是什么?就是有情众生的意思,也叫做人的意思,‘人无我’和‘法无我’。
在我们佛教里面说,始终一个核心的关键我们不能忘,说我们有情众生在生死当中轮回、受苦,是因为什么?因为我们自己造的业。造的是善业呢,就生在人道、天道;造的如果恶业呢,就生在畜生道、恶鬼道、地狱道,是由业而轮回。那为什么造的业呢?就是我们说,小孩子在学校里为什么打架啊?打架是坏事嘛,为什么打架呢?他骂我啦,他什么欺负我啦,所以我就打回去了。这个不管是贪也好,嗔也好,这些都是烦恼,造业是因为烦恼驱动。那为什么会起烦恼呢?你看看,他骂我,那我当然要骂他,所以一切烦恼从哪里来呢?都从这个‘我执’来的。因为他骂我啦,所以我当然要揍他,如果他骂别人,那我就不管了。因为有个‘我’的概念,有个‘我’的执着,所以一切围绕‘我’就有了烦恼,烦恼而有业,业就会受果。
(时间:0--2:05)

二、大和尚从‘我’的概念出发解释‘无我’
那其实这个‘我’呢,我们看看,这个有为、无为都学过了,‘我’在什么地方?在心法里面,还是在心所法里面,还是在色法里面,还是在不相应行法里面?在无为法里面是不可能的嘛,因为无为法也是从有为法当中获得的觉悟。哪一个里面去找‘我’呢?(学员答:心里)呵呵还是在心里。哪怕是死了,心里还是有‘我’的。所以这个唯识,就是说所谓的我们的内心,其实离开这个心法也没有这个‘我’的存在呀!所以这个佛法里面,不管是五蕴也好,十二处也好,十八界也好,这些理论系统就是破除,就是看各个东西所组成的东西里面没有永恒,但是我们老觉得是有个永恒,有个和合相在这个地方,有个主宰在这个地方。

那么觉得有主宰,觉得‘有我’就是凡夫。能够在这里面看到‘无我’,看到所谓的心,心本无生因境起。为什么发脾气呀?这个讨厌的家伙又在背后说我了,所以我发脾气,这个脾气是因为这个人、讨厌的境界而生起来。心随境转,心由境生,没有这个境,这个心就没有。啊,感觉到是这样,那哪怕说,自己心里在那里想想就觉得不痛快,我们很多人就是多愁善感呐,平时没事也是闷闷不乐,郁郁寡欢,为什么呢?就是自己在那里寻思呀,想东想西,总是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,是不是?我们有些人乐观,我们讲是为什么?内心想的都是些积极的事情,好的事情,乐观。悲观,想的都是一些负作用的东西,悲观。所以看,我们想这个乐观也好,悲观也好,都是从哪里来?都是我们内心想出来的。所以从圣人的境界告诉我们,我们所谓的内心真正思考的是意识,意识执着有个‘我’是第七识——末那识,末那识执着什么呢?执着这个一切有个业种,有个种子库,把这个阿赖耶识当做是‘我’。其实‘我’这个概念是由末那识执着阿赖耶识而生成的。所以离开阿赖耶,离开末那识,这个‘我’概念是不存在的,这就叫‘人无我’。
那‘法无我’呢?就是一切,比如说五蕴,色蕴也好,乃至于受、想、行、识,你连‘我’都没有,那这个‘人无我’没有,‘法无我’也是没有,这个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。
(时间:2:05--5:55)

三、一切唯心所造,学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
不相应行法,是从色法跟心法、心所法上面安立出来的。然后呢,这个色法又是由心所法跟心法所显示出来的;那么心所法呢?又是属于心法所有的;那心法呢,就是一个执着,就是一个识,就是我们的内心。所以得到一个结论:就是一切唯心所造。包括外面的世界也好,我们内心的烦恼也好,都是由心而起。
所以说我们学佛呢,就要在心地上面下功夫。为什么呢?外面所谓的一切境界,不要说我们眼前的这么一点点东西了,我们把这个时光放长,放远,看看世界成住之间,八十个小劫是一个大劫。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成住坏空,一个大劫。这一个大劫,八十个小劫,这个世界就是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,就这么来了一次了。这个世界都是这样子的,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真实?一切都是非真实的。我们所谓的那个执着就是我们内心当中,对他有取舍,觉得这个东西好,你就执着,贪也是因为好而生起来的。

就像生活当中所谓这个喜欢个人,喜欢的时候,天天粘在一起。前面看过一个笑话,说有个学校有个老师,中学老师,班主任,这个治他们班里的学生,学校不允许早恋,那这个有早恋怎么办呢?这个班主任跟别人的做法不一样,别人都是什么?请家长呀,干什么呀,处罚呀。这个班主任方法不同,也不通知家长,也不干什么,就是让你,你们两个不是喜欢嘛。行,两个坐同桌,从现在坐到毕业,就坐在一块,上课就坐在一块,不调座位了。好,据说他们这个班里面没有说哪两个同学能够坚持两个学期。刚开始欢喜得不得了,坐在一块哇,好的不得了,一个学期后,一个月过去,两个月过去,三个月过去,兴趣慢慢就没了。一个学期结束,下个学期不想坐,老师我能不能分开,不行,继续坐。呵呵,哎呀,可痛苦了。之前那个欢喜劲呐,一点都没有,痛苦的不得了。所以讲这个一切东西,所谓喜欢呐,讨厌呐,都是我们内心自己分别出来,执着出来。当我们不执着的时候,我们就能够透过有为法的表相,看到性空的实相。其实这个实相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,所这个无数经典祖师理论就说,这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,这个所谓的贤圣法,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,就是那么个事。
(时间:5:55—9:57)

四、佛法是指引修心的通途
但是呢,对我们来说就是像虚空一样飘渺,看不见,摸不着,感受不到。这就跟我们内心一样,我们说这个内心,一切情感,一切情绪,都是我们自己所造的。但是我们又有几个人,真正能够让我们内心能够平静下来,安静下来呢?让他不要往外跑,就乖乖的不往外跑,让他不要东想西想,他就能够不东想西想,我们能做得到吗?感觉就是做不到,那做不到怎么办呢?佛法里面就告诉我们一系列的修行方法,怎么来修我们这个心,怎么把这个心像猿猴一样到处跑的这个心,用个绳把他给拴住,这个就是熏修禅观,缘这个境界。让这个心纯熟起来,安静下来。安静下来,他就能够看清楚在有为法当中的无为的体,这就是修行的次第。
(时间:9:57--11:15)

那我们大家这次,因为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缘分,我们学过了《百法明门论》以后,也不要说学完以后就扔了,那么接下来还是有机会多读读,因为这个内容不多,读一读,背一背,对照一下。对照什么呢?我今天起心动念,有多少个念头是跟烦恼相应的 ,跟随烦恼相应的。有多少个念头是跟善法相应的,跟善心所相应的。那一天到晚都是善法多一点,还是烦恼法多一点。然后再总结,怎么让烦恼减少一点,怎么让善法能够生起的时间能够长一点,能够长一点这个很重要。我们精进,不是说早上爬起来,到晚上睡觉的时候,我明天要精进,我要看多少书,我要做多少事,结果一到早上‘还是再多睡一会儿吧’!这就是善法生不起来,这习惯没有养成,这就要靠培育了。靠生活当中,明白以后,要做到,要做得到,也就是思心所要起作用,要造作,要起行为,驱动行为。那这样呢,积年累月,我们在学佛上面,我们在智慧上面就能够增长。也祝愿我们在假期里面,虽然玩得少,在我们佛教里讲叫什么?‘放逸’的少,呵呵,我们几天都精进了,增长知识了呀,增长智慧了呀,从善法的角度来讲,还是值得的。
我们一起回向:
愿以此功德
普及于一切
我等与众生
皆共成佛道
大家起立合掌,感恩大和尚,顶礼大和尚三拜
(大和尚:问讯)依教奉行。
(时间:11:15--13:40)

开示整理:淡如水
校对:飞笑
视频后期:郭洋

责编 | 清净
美编 | 阿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