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和尚雅命,着贫僧在此和诸位分享关于学习汉字书法的一点心得。感恩和尚慈悲成就! 算起来,贫僧学习书法,也才四十九个年头。虽然多少有一点点体会,未必能于人有益,在此仅做个汇报,希望大家指教。
如何学好书法?根据个人体会,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,叫做“始于戒,成于定,证于慧,妙于悟。”
“始于戒”,首先是要老老实实临帖。
只有通过临帖,才能与古人印心。没有印心,就没有相应。这样的话,就没有办法做到点画有古意,更别说是无一笔无来历了,这是入门的关键之处。否则,假如一开始就是胡乱书写,全凭意气,了无法度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终于变是野狐禅;养成习气之后,就非常不好办了。
只有通过临帖,才能实现登堂入室。作为众生,我们都有自以为是的习气,这个是障碍,必须化掉,无条件地皈依古圣先贤。这样,假以时日,每个字,乃至一点一画,从精神到气质,都会有贤圣之风规,书道人道并美矣。 这是“始于戒”的第二个妙用。
“始于戒”还有第三个功能,就是通过学习书法,可以感悟无我地学习和生活的妙谛。无我,才能活在当下。有我,就有分别执着,就会错失很多良机,就会与当下有隔。大部分书法家都做不到这一点,他们喜欢点评古人,习惯于选择性地接受,而不是无我地皈依。这样很难具足弟子相,自然学不到真正的东西;因此,所谓著名书法家,真正入门的并不多。这是弟子相不具足,对师父了无恭敬的报应。恭敬心是福田。没有恭敬就没有福报,没有福报自然就接不到正法。没有接到正法,很容易便落为外道。
至于“成于定”,意思很简单。必须选定一种书体;然后进行深耕细作,长时熏修。一种书体一种书体地过,若能沉得住气,假以时日必有后福。 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,喜欢得陇望蜀,一种书体都还没摸到门,就急忙忙地换另一种书体,这山看过那山高;就像孙猴子吃仙桃,咬一口就丢掉,浅尝辄止地,终于难成大器。“成于定”就是专门根治这样的毛病的,此病若是不除,便与书法之道无缘矣。
“成于定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要有定力。这里的定力具体指什么呢?就是淡泊名利,要把写字的目的放在修身养性上面,而不是利用书法求名求利。书法何等高贵?是一个人的灵魂的伴侣! 假如某男,强令其妻抛头露面于坊间,谋财以满足他的消费之需,这样的男人好得了吗?肯定好不到哪里去!字写得还不怎么样,就自吹自擂,把所有人都当傻子看,以为大家的钱就那么好骗,终于一定是欲得反失。书法当然可以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利养,但是,那是水到渠成的事!不是求来的,是修来的,这一点特别重要! 很多学写字的人,你不能说他不用功,更不能说他不聪明,他甚至很有悟性。但是,就是差这么一点,上不去,写着写着就俗了,为什么呢?原因就在于目的定位错了!
因此,“成于定”的第三层意思,就是要能淡定。如果内心不能淡定,难免笔道慌乱,结体乖张,只要是懂行的人,都不会想看第二眼的。 那么,如何才能淡定?只有真诚、付出、看破、放下,才有可能。
那么,“证于慧”是什么意思呢?首先,“慧”指的是客观规律,也就是道、般若。 任何一个汉字,都有它特定的生命缘起,又与其他的汉字具有共同的成因与规矩。写字的前提就是循规蹈矩,规矩就是道。经过长期的如法的训练,慢慢地与道相应,最后,成为道的化身。 到那个时候,只要是你写的,无一笔无来历,自然无一字不可观。
写字的过程,就是书法家亲证自己的心和所书写的汉字与大自然之道,三者息息相通非一非异的过程,各种书体,各擅其美,无非是因应众生的根器的随缘示现而已。假如每一种书体都能秉持这样的态度去学习,一种书体一种书体地过,最后,必然可以诸体融汇贯通,自成体系。如五行之生克应化及相互调和,妙不可言。到那个时候,就会有一种如“弟子常生智慧”般的自受用。
因此,贫僧一直认为,写字是给人看的,但书法是自家的法事。假如两者结合起来,那么,写字就不只是为了写字了,字,是道德文章之衣冠,更是个人心性之体现及彰显。通过一个字,方家能够看到你的内心。因此,古人说,文字是能惊天地泣鬼神的!书法亦如是!当代有人提出各种怪论,比如书法就是玩出来的,云云。这样的态度,决定了他们在书法的道上是走不远的。内心没能庄敬,笔下必然奇怪生焉。在此状态下写字的人,是很难获得人们由衷的敬意的。 因此,既要好好学习,更要好好地收心,老老实实地修行。“戒”乃菩提功德母,戒门就是道门,由戒入道,必然得定而生慧,最后了悟万法无非一法而已。 故曰,“书法者,心法也。始于戒,成于定,证于慧,妙于悟”也。
时间有限,简单汇报如上,请和尚赐正!和南圣众!阿弥陀佛!
汉僧双印伍灯
于中普陀妙法堂 戊戌九月初八
责编 | 清净
美编 | 阿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