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庙历史

  中普陀寺,位于温州市洞头区本岛,规划占地400亩,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,它是在原有寺院“洞灵寺”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观音道场。与千年古刹相比,尽管只有短短20年,但几乎每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被它的快速发展和宏伟规模所折服。

  早在“洞灵寺”时,这里只有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佛殿,寺务处旁边一座同样破旧,但有着两百余年历史的神庙,佛殿前面则是高耸且冒着黑烟的大烟囱以及砖厂。整个佛殿周围,满山的坟墓使人一走进顿时升起一股荒凉之感。

规模宏大

  除了环境外,这里几乎没有正宗的佛教寺院,更别说专门的观音道场,而且已经建起来的寺院或神庙,大多都是岛民自发修建的,由于资金等问题绝大多数规模很小。此外,一些信众虽然有信仰,但分不清道教和佛教。用当地人的话说,“看到什么拜什么。”
  中普陀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发展起来的。
  据信众回忆,当时他们非常希望找到一位好师傅去建寺弘法,将正宗的佛教带到洞头。而当得知在潮州开元寺任监院的芳振法师表示愿意过去看看时,他们几乎兴奋地睡不着觉。当即找到芳振法师请求他过去看看。
  由于担心这里环境太差,芳振法师不愿留下来,跟随芳振法师视察位置的信众一个劲地说“前面还可以再盖一座殿,房子还可以修得再漂亮一些。”但等见到开元寺的辉煌和宏伟后,这些信众都以为芳振法师不会过来了。

布局结构

  其实,环境多差,芳振法师并不在意,因为他发现这里是块建观音道场的宝地。法师说,他决定过来原因有三:一是,当时洞头信众排队迎着海风迎接自己的场景,让他感到这里的民风淳朴;二是,这里的政府比较热情,而且开明;三是,这里地处南北普陀寺的中心地带,加上风水格局上乘,加以改造将如同“华严经”里观音住所普陀洛伽一样。

  于是,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的“洞灵寺”的基础上展开了。

建设时期

  芳振法师说,当时闭关时,斋堂还未完全建好,几乎是“毛坯房”的样子。之所以急着闭关,主要是考虑到未来中普陀寺一旦大规模建设起来,已经繁忙的他可能更加繁忙,所以得趁着年轻,杂事还少的时候。
  4年的闭关生活,整个中普陀寺的建设暂时停顿,直到2004年,芳振法师出关。那一年,芳振法师出关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修建圆通殿,这也意味着中普陀寺的建设重新开始。经过一年的建设,圆通殿成功建成。按照信众的说法,当时中普陀寺每天都有新变化,而这种变化总能带给她们一些惊喜。